青岛地铁7号线二期工程空间一体化设计方案社会公示的通告
发表时间:2024-08-09
字体:

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定于2024年8月12日至8月18日在青岛市规划展览馆(青岛市崂山区东海东路78号),对地铁7号线二期车站空间一体化设计方案进行公开展示,欢迎广大市民朋友们前往参观,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建设背景

青岛地铁锚定“建设世界一流地铁”目标,积极响应国家绿色低碳、节能环保要求,坚定贯彻空间一体化设计指导理念并积极实践,对三期在建的地铁公共空间进行全面创新提升,在车站建筑空间营造、混凝土品质提升、构件预制装配、饰材工艺精简、模数化推广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积极探索与实践,力争塑造具有青岛特色、体现当代特点的城市轨道交通空间。

二、线路概况及设计理念

青岛地铁7号线二期工程线路全长约16.87km,共设站14座,全部为地下线路。全线共设5座文化重点车站,分别是文峰路站、蓝鳌路站、鹤山路站、振华路站、沧口站,其余为标准站。线路由沧口站起至即墨营普路站止,连接李沧区、城阳区及即墨区,途径市北商圈、沧口中心、楼山后老工业基地、原流亭国际机场、城阳中心区、即墨老城中心区等重要节点。地铁7号线在高效完成交通功能使命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个能展示青岛文化风貌的公共空间,是展示城市精神、青岛文化气质的平台,是一座现代城市文明进程的重要标志。

全线空间一体化设计以“古风流今”为线路主题,创作设计团队尊重历史,追求创新,从青岛地铁编纂的《青岛地铁地域文化报告》、《公共艺术设计导则》等文献整理出层级分明、条理清晰的全线设计脉络,秉承空间艺术一体化的设计原则,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更高的格调定位7号线的设计。创作团队萃取沿线历史人文、自然景观、工业文明等元素,重构当代大工业画面恰与千年商都形成城市肌理,通过当代设计语言将古今共融,同时兼容1号线北段的特点,营造出更具当代美学,更高敞舒适的车站空间。强调公共艺术为空间主视觉,探索当代的、新材料语言的可能性,以意象化、抽象化的艺术在车站空间呈现,更适合乘客在车站行进中的观看,进而焕发出青岛地铁7号线的生命力,让乘客享受到公共艺术作为市民的文化福利

7号线坚持功能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空间一体化设计理念,围绕“内建筑设计”这一概念深入探索,避免过度装饰,试将当代简约的设计语言浸入建筑构造中并形成全线系统化设计语汇,展示清水车站空间独特的建筑肌理和结构美。针对功能设施的系统化地梳理和提升,运用集成化、模数化、标准化、工业设计的模式,赋予原本被遮蔽的机电、管线、设备、设施以工业美感、秩序感、现代感,使得曝露化的功能设施成为空间设计语言的一部分,塑造了全新风貌的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空间,彰显青岛这座伫立于时代前沿的定力,国际化大都市的胸襟。

(一)文峰路站-观镜自在

文峰站周边是即墨区最大的湿地公园-墨河公园。本站的设计主题围绕墨水河和湿地鸟类的自然徐徐展开,描绘一座令人心旷神怡的车站空间,象征着这座城市如生机蓬勃的湿地生态般充满活力与朝气。既展现了简洁大气的空间质感,又具轻盈活泼的艺术氛围。站厅的天花造型与艺术品形态和空间主题相呼应,浅色金属风管及综合支吊架平台贯穿于站厅中,搭配灰绿色调的墙体色彩,与清水混凝土质朴自然的肌理共同形成丰富和谐的色彩体系,呈现蓝风吹皱碧水晶, 翩翩鸟翼携鱼行的诗意空间意向。

公共艺术品《观镜自在》围绕湿地展开,以湿地鸟类为灵感来源创作壁画,提取了鸟类休憩与飞翔间的各类形态进行抽象化描绘。艺术装置的材料肌理与清水车站的混凝土肌理形成质感上的对比,色彩和形态上与空间结构语言更为融合,局部由对比色橙色相衬,再辅以黑色、白色等点缀色,将鸟类在湿地形态各异的活动在画面中勾勒出来,抽象且诗意。

 1723195438717.jpg

1723195444746.jpg1723195449158.jpg

 1723195454505.jpg

 

(二)蓝鳌路站—绣闼雕甍

即墨古城座落在蓝鳌路站以东, 古城文化已渐渐成为即墨乃至青岛的一张文化名片。车站空间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即墨古城传统建筑的形态构成和色彩体系,从古城的建筑风格出发,空间色调趋于淡雅、内敛。管综系统和照明系统整合,外形则选用浅金属色,垂直电梯采用渐变玻璃装饰,搭配暗紫色端墙,呼应了古城夜景的绚丽斑斓,与大面积裸露的清水混凝土肌理共同为车站空间营造出质朴、敦厚的和谐氛围。

公共艺术品名为《绣闼雕甍》,是取自古城各色建筑屋顶造型为设计灵感,通过对古建筑屋顶结构形式的提炼和演变,以抽象的、当代的方式进行解构重组和艺术演绎,将古城的建筑群用疏密有致的线面呈现出来,结合综合材料与灯光组合的表达,叠加衍生出古建群落斑斓丰富的艺术盛筵。

1723195510543.jpg

1723195520336.jpg1723195524936.jpg

  1723195530105.jpg

 

(三)鹤山路站嶙峋壁立

兀立于即墨西境的马山,由四座相连的山包组成,形如马鞍,又称“马鞍山”。马山之奇,不在山之高峻,也不在物之丰饶,而在于见证时光之久远,融亘古于山岩之间也。马山盛产安山玢岩,为灰绿色、灰褐色,是约1亿年前岩浆涌出地表冷凝而成。

本站的设计主题围绕马山石林展开,将从柱状节理石柱群的形态体系中提取的几何纹理进行重新构建组合处理。管综设计避开柱子,使混凝土柱身的构造和肌理更加完整地呈现出来。管线综合支吊架的色彩构成、几何线条与车站空间主题相呼应,形成更为和谐的一体化空间感受。

艺术品名为《嶙峋壁立》,艺术家提取了石林多棱柱状的形态特征和紧密错落的排列布局特点,将柱状节理石柱群的单元形态转换为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做有机排列,在色彩上以明黄和赭石为主调,局部用米白、暖灰、深棕来丰富色彩层次,将大自然之美抽象为一幅和谐而有韵律的画作,恰当地融入在现代轨道交通空间之中。

 1723195584673.jpg

 1723195592269.jpg1723195598058.jpg

1723195602553.jpg

(四)振华路站城市炼影

车站空间设计以城市工业记忆为设计灵感,对工业厂房结构进行提炼和演变,空间设计与公共艺术融为一体,结合动画投影交互的形式呈现在站厅中。该站因站型特殊且站厅公共区的管线需求复杂多样,设计团队对综合管线的排布进行集成化设计,采用不同材质和色彩进行装饰,形成曝露的、有序的管线排布形式,呈现出工业之美,金属的科技感与原始的清水混凝土基底,结合灯光和新媒体艺术,共同营造出一座有未来气质的车站空间。互动多媒体艺术装置利用将多媒体影像投影在清水混凝土墙面上,当乘客行走在材质空间中,所经过的区域在墙面将呈现有老四方工业符号印征的抽象画面,将城市记忆和现代科技以交互数字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动态变色和多媒体播放的艺术交相呼应,为人提供了移步换景般的,未来感的体验。

1723195650042.jpg

1723195658929.jpg1723195665119.jpg

 1723195669943.jpg

 1723195674449.jpg

(五)沧口站—织语

青岛纺织工业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大规模发展的支柱产业,历史上是一座“纺织城”。纺织文化作为城市工业范例,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光荣与梦想,迸射出璀璨的城市工业之光。

沧口站是7、8号线共用站厅的换乘站,将车站空间统一设计,结合的椭圆形清水混凝土柱,在关键交通节点处通过两条线的线路色强调空间划分,提升空间方向性和辨识性,为乘客提供更加人性化、高效的换乘车站空间。艺术品的创作从青岛纺织业中提取抽象元素,将纺织工业和厂房建筑的元素符号定格下来,经过艺术提炼、抽离、解构后重组,营造鲜活且悠长的画面氛围,构筑出独特的语汇。

 1723195719338.jpg

1723195726225.jpg1723195730376.jpg

1723195735260.jpg


(六)标准站

标准站的设计以轨道交通车站的功能为根本前提,遵循模数化、经济性、标准化、集成化等原则,车站整体简洁通畅,车站主题以“一方山水”展开,依托山、海、城,汇集人、居、景。时光不辍,四季轮转,标准站对青岛四时光景的色彩印象进行提炼,通过对清水风格空间色彩恰当运用和光环境的营造,串联成一幅“一方山水,民生可兴”的和谐画卷。而其中文安路站因地制宜,从建筑空间的表达出发,结合该站管线、建筑的特点,通过在站厅公共区隐藏风管、设施集成化等手段,实现了的更为清爽、简洁、高敞的空间,利用氛围灯光强化清水混凝土建筑肌理彰显了清水风格的空间感受和独特气质。

1723195789318.jpg

1723195794989.jpg1723195799275.jpg


三、邀请广大市民及各界人士提出宝贵意见

为了进一步完善方案,邀请广大市民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并将根据市民意见及建议,对方案进行调整优化。市民可通过公开展示现场填写调查问卷,或者通过电子邮件qddtzgb@163.com 反馈意见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