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5-11-08
“铁军”之名,源于责任重于泰山的担当,源于技术精益求精的执着,源于安全万无一失的坚守,源于创新永不止步的锐气。在地铁供电系统的核心领域,青岛地铁变电一工班的青年团队,正是“铁军精神”的杰出传承。这支平均年龄仅28岁的青年团队,以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铁军经验”,为基层青年队伍建设树立生动典范,他们将“铁军精神”与班组建设紧密结合,在“建设世界一流的地铁”征途上勇立潮头,贡献青春的澎湃力量。

正是这样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四射的团队,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工作成绩:班组连续两年荣获“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荣获“青岛市创新型班组”“青岛市工人先锋号”“青岛市安全生产标准化班组”等多项荣誉称号。
班团融合聚力 激发组织活力
在深化“班团一体化”建设过程中,铁军班组致力于实现管理效能与青年活力的和谐共振。通过班组党员、团干部与班组长的交叉任职,确保思想引领、生产管理与青年活动的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在日常生产工作中,班组“匠心”与“红心”共育,将班组建设与党团活动紧密结合,发挥“铁军班组”品牌优势,推动资源“联享”、党员“联学”、服务“联动”。通过开展“忆百年党史,争当供电先锋”“党史团史我来讲”等主题活动,引导青年员工汲取智慧和力量。
作为“班团一体化”试点先行者,班组致力于党员结对包保,实施“一对一”帮扶。通过党带团、团带群众一一对应,同时设置思政指导员,确保班组内部沟通渠道畅通无阻,推行民主自治,以科学方法引领班组开放共进。
筑牢安全生产 传达安全理念
安全生产是班组不可逾越的红线,青年员工是防线上的中坚力量。班组实施“沉浸式”安全文化教育,精心打造“安全文化墙”,以动漫图画形式深入人心传达安全理念。推行“班会我支持”制度,青年员工轮流结合个人实际,分享风险认知与体会。班组通过建立军事化“风险沙盘”,结合“现场辨识图”“码上管控”“有奖竞答”“碎碎念”等手段,构建风险管理体系,以此为指南,在生产一线展开深入细致的作战,精准打击现场风险,显著提升了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同时,班组以高效、优质、智慧为标尺,按“白夜休休”的轮班制将班组划分为四队,形成“ERPS队列”,融合“抢修流程图”“一站一网一清单”“作战图”等工具,实施挂图作战,增强单兵作战能力,事后运用“案例分析”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彻底消除安全隐患。此外,根据岗位特点,班组制定了专职安全员制、互检制等制度,进一步提升施工作业质量,有效遏制“三违”现象的发生。
点燃智慧星火 照亮创新征程
班组积极践行“小切口解决大问题”的创新理念,使青年成为技术革新的主力军。班组依托“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团员带动、全员参与”的工作模式,组建了“青年创新突击队”,深入大型改造、提质增效等关键领域,积极探索关键系统设备国产化改造工程,攻克关键技术瓶颈难题。针对设备维护中的痛点、难点,如狭小空间设备检测困难、特定元器件更换耗时长等问题研发“复杂环境下电缆确认装置”,将故障定位时间缩短了40%;创新发明“一种交直流通用型多功能验电器测试装置”,使操作安全性提升了90%,人力节省50%。此外,班组建立“创新成果展示角”,将青年员工的“五小”成果实物化、可视化。截至目前共发表论文14篇,研发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2项,发明专利2项,“五小”获奖92项,“五小”获奖总数量位居公司首位,修旧利废100余项,自主修复总金额约130余万元,显著提升了专业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便捷性。

铁军班组通过“班团融合”汇聚青春力量,筑牢青年安全生产坚固防线,运用智慧激发创新强大动力。这支充满活力的青年“铁军”,正以饱满的斗志、精湛的技能和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不断为青岛地铁运营生产注入青春活力。